中新网济南7月25日电 (吕妍)“2022年底,我们茶园水肥一体化项目初步完成验收工作,现在茶叶灌溉、施肥通过手机就能操作,真正实现了数字化。”近日,走进山东省临沂市费县的春曦生态茶园,在众多茶树中,农情智能化监测设备与水肥数字化灌溉设备格外引人注目。
春曦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冯运来是名“90后”,他将数字农业技术有效运用到花园式、数字化茶园建设中,大幅提升了茶园管理水平和茶叶的产量及品质。“升级后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与传统施肥技术相比,实现了化肥节省40%—50%,喷灌省水10%—20%,用工支出节省达20%以上。”
近年来,山东加强数字技术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让农民从农业“生产者”向“管理者”转变,吸引更多的“90后”“00后”青年投身现代农业,变身“土专家”“田秀才”,促进乡村经济繁荣。
何石宝是一名“90后”农学硕士,2017年毕业后,他怀揣着对农业的梦想,从家乡湖南来到了德州市平原县这片热土,同时也拥有了“新农人”的新标签。“‘新农人’就是要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优化田间管理,发展智慧农业。”何石宝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团队,“新农人”平均年龄29岁,最年轻的成员只有24岁。依靠新科技,团队16人共同管理两万亩土地,单独一个人可以管理上千亩农田。
此外,何石宝还带领团队制定了田间管理表,依托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苗情、墒情、病情,探索绿色防控技术,实现“虫口夺粮”。何石宝说,2021年,德州市提出要创建中国首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为此,他要努力为示范区建设添砖加瓦。
何石宝查看物联网太阳能灭虫灯使用效果。辛凯摄
“80后”荆韶辉是一名艺术青年,却同样对现代农业感兴趣。2018年他到菏泽鲁西新区马岭岗镇成立了惟道园生态园,带领团队建造了6000平方米的智能玻璃温室大棚。“我们的大棚采用国内顶尖的无土栽培种植技术,全部采用电脑控制,自动调整温度、湿度,自动浇水、施肥,实现了全数字化管理。”
“我们的小番茄品种多样、产量高、口感好,主要供应中高端商超、网络订单,销量很好。”荆韶辉说。目前,该生态园有蔬果玻璃大棚1座,温室大棚4座,草莓大棚10座,利用互联网平台销售园区农产品、“一分田”出租等,吸引了广大商户、民众。
在潍坊市临朐县冶源街道半截楼村,为了给葡萄老产区注入发展新活力,1992年出生的冯鑫武主动担当,向农户推广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并引导农户从露天种植向设施栽培过渡。冯鑫武说,“一个大棚占地约2亩,一亩地的投入约3万元(人民币,下同)。设施栽培省心省力,能抵御极端天气,种出的葡萄品质更好。”
利用自身经验和技术,冯鑫武指导村民搭建由竹竿、钢丝、防雨布组成的简易棚,后续再逐步过渡升级。冯鑫武表示,利用当地独特的气候优势和便利的交通,今后会将旅游观光与葡萄采摘相挂钩,进一步提高产区的知名度与种植户的收入。
冯鑫武种植葡萄时使用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临朐县委宣传部 供图
在潍坊市安丘市长生源生态家庭农场,农场总经理王宝杰正在办公室里通过手机察看大棚农作物的管理和生长情况。该农场以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高新科技为支撑,实现了农业生产智能化、信息化。
“我们正在研发大棚光感自动卷帘技术,随着规模扩大,实行无人机喷洒农药、机器人巡田、大规模机械耕作等。还要继续加大与当地政府、国内知名企业和院校的合作,增强科技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实力,实现模式复制和全面推广。”随着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王宝杰“慧”种地的梦想正变成现实。
从最初的“门外汉”,到现在搭建集种苗繁育、引进、试验、示范、研发、互联网交易平台为一体的生态、科技育苗产业链,菏泽市定陶区合信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王高伟用10年时间将合作社发展成占地370亩,年育苗量5000余万株的规模。
“我们这25个育苗棚最近正在安装自动雾化系统,一键开启自动降温、消毒、喷药以及空气湿度稳定控制,实现棚里温度高物联网自动报警,温度低自动关闭风口,省时省工,更好地保障蔬菜苗的质量。”王高伟说。现如今,王高伟摇身一变成为“育苗达人”,带动了5000余户农民发家致富,实现收入2.8亿元。
数字技术不断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衔接,火热的电商直播成为当前农户推销农产品的重要渠道。来自聊城市临清市的张迎群是某短视频平台的主播,今年55岁的他常年从事农资经营,他通过快手平台拍短视频、讲解农业技术知识来帮助广大农民提高管理种植水平。
从2017年底,张迎群加入了电商主播行列,如今他们的粉丝量接近50万。作为农业知识的传播者,他觉得有责任和义务将专业知识传播出去。“我会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农业管理技术,并继续为大家讲解专业知识,筛选优质农资产品。”
|